《大豆科学》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Leaf 的文章

1 宽窄行种植模式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齐思远,王福林,兰佳伟 2022年05期 [557-563][摘要](260)[pdf 2403KB](67)
2 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病原菌高粱附球菌的鉴定
崔宇星1,白莹雪2,王秋实2,尚巧霞2,任俊达2,李玮瑜1 2022年03期 [308-313][摘要](157)[pdf 2074KB](82)
3 南方大豆皱叶症诱因分析研究
陈文杰1,梁江1,宁德娇2,韦清源1,汤复跃1,郭小红1,梁俊3,陈渊1 2022年03期 [300-307][摘要](189)[pdf 4927KB](94)
4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大豆叶片多种病害分类识别
尚增强,杨东福,马质璞 2021年05期 [662-668][摘要](251)[pdf 4597KB](93)
5 遮光对野生大豆叶片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刘明1,2,吴迪1,来永才2,毕影东2,李炜2,刘淼2,王玲2,樊超2 2021年04期 [510-516][摘要](253)[pdf 4971KB](97)
6 不同浓度吲哚丁酸钾对大豆苗期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刘美玲1,冯乃杰1,2,3,郑殿峰1,2,3,梁喜龙1,王诗雅1,左官强1,靳丹1,牟保民1 2021年02期 [217-223][摘要](249)[pdf 1362KB](121)
7 2016—2019年北方春大豆参试品种(系)花叶病和灰斑病抗性鉴定及分析
刘佳,衣志刚,董志敏,厉志,陈亮,刘念析,孙星邈 2021年01期 [130-141][摘要](435)[pdf 6442KB](63)
8 春大豆鼓粒期翻叶对叶片生理活性的影响
王聪,赵连佳,张建勋,任金涛,张志斌,章建新 2021年01期 [75-81][摘要](309)[pdf 4257KB](66)
9 一种大豆皱叶症发生特性及材料症级鉴定
陈文杰1,陈渊1,韦清源1,郭小红1,汤复跃1,杨萌2,叶万典3,梁江1 2020年03期 [431-441][摘要](369)[pdf 1925KB](127)
10 低温胁迫对大豆花期不同冠层叶片生理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王新欣1,赵晶晶1,冯乃杰1,2,郑殿峰1,2 2020年02期 [252-259][摘要](504)[pdf 2383KB](251)
11 大豆灰斑病菌生长和产孢高效培养方法探讨

马铃铃1,2,刘念析2,郑宇宏2,厉志2,刘佳2,衣志刚2,董志敏2,王曙明2 2019年04期 [589-596][摘要](331)[pdf 4351KB](145)
12 碳同位素表征干旱条件下大豆水氮利用效率
姜浩1,2,陈鹏1,2,Shehakk1,2,张忠学1,2
2018年06期 [906-914][摘要](397)[pdf 1807KB](310)
13 不同生育阶段剪叶量对大豆品种南农99-6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李剑桥,张逢凯,邢光南,盖钧镒
2018年05期 [715-722][摘要](916)[pdf 1733KB](415)
14 大豆波状卷叶新种质NWL1特性鉴定与基因定位

简朴,王亚琪,李亚蔚,孔杰杰,赵团结 2018年05期 [690-696][摘要](713)[pdf 3212KB](323)
15 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叶片内源激素活性对钾素营养响应的差异研究
涂冰洁1,2,刘长锴1,2,田博文1,2,李彦生2,张秋英2,刘晓冰1,2,李蕊1,2,杨越1,2 2016年06期 [969-974][摘要](862)[pdf 2498KB](417)
16 大豆抗食叶性害虫相关QTL与基因网络研究进展
王慧,喻德跃 2016年05期 [863-870][摘要](1278)[pdf 835KB](719)
17 基于成像高光谱仪的大豆叶面积指数反演研究
陆国政1,2,3,李长春1,杨贵军2,于海洋2,赵晓庆2,张晓燕3 2016年04期 [599-608][摘要](703)[pdf 905KB](1006)
18 长江中下游生态区大豆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冠层高光谱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
齐波,张宁,赵团结,邢光南,赵晋铭,盖钧镒 2015年03期 [414-419,426][摘要](689)[pdf 1609KB](535)
19 钼肥对鲜食大豆主要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董友魁,刘德恒,韩艳红,唐红丽,付连舜 2015年02期 [349-352][摘要](786)[pdf 1733KB](795)
20 利用15N标记研究大豆叶面氮素的吸收与分配
李灿东,刘秀芝,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李于 2015年02期 [277-280][摘要](714)[pdf 417KB](406)
21 原垄卡种对春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宋秋来,冯延江,王麒,孙羽,曾宪楠,卞景阳,来永才1,2,赵恩龙3 2015年02期 [228-232,237][摘要](532)[pdf 579KB](690)
22 大豆CYS家族基因的鉴定、启动子分析及EST表达研究
谢翎1,2,金正俊2,汪章勋3,黄勃3 2014年05期 [654-660,666][摘要](640)[pdf 1640KB](758)
23 叶面施氮对合丰48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李灿东1,孙洪利2,郭 泰1,王志新1,郑 伟1,张振宇1,郭美玲1,赵建有1 2014年01期 [142-144][摘要](686)[pdf 623KB](812)
24 高产大豆品种的生理特征和产量性状研究
?赵 婧1,邱 强1,张鸣浩1,张 伟1,闫晓艳1,孙星邈1,钱芙蓉1,陶 蕊2 2013年04期 [482-485,489][摘要](847)[pdf 812KB](911)
25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晋遗31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海生1,李秀珍2,吴聚兰1,张鑫鑫1 2012年04期 [688-690][摘要](693)[pdf 545KB](540)
26 磷素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
谢甫绨,孙海姝,张惠君,王海英,敖 雪,于翠梅,程海涛 2012年02期 [232-236][摘要](901)[pdf 1130KB](621)
27 不同叶型大豆的器官平衡与产量
宋书宏1,关晓雪2,董丽杰1,白伟3 2011年06期 [946-948,953][摘要](968)[pdf 625KB](550)
28 水肥互作对大豆生理特性、根瘤固氮及产量的影响
闫春娟,王文斌,孙旭刚,张立军,王昌陵,曹永强,宋书宏,袁玉璐 2011年02期 [229-233][摘要](748)[pdf 4322KB](592)
2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氮代谢相关生理指标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郑殿峰,宋春艳 2011年01期 [109-112][摘要](920)[pdf 3344KB](623)
30 密度对大豆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张晓艳,杜吉到,郑殿峰,宋春艳,陆 旺,宋丽萍 2011年01期 [96-100][摘要](702)[pdf 4097KB](592)
31 不同耐性大豆品种叶片对低钾胁迫的生理响应
李兴涛, 曹萍,王伟,李春红,王晓光, 曹敏建 2010年06期 [964-966,970][摘要](637)[pdf 3624KB](497)
32 多效唑对大豆不同叶型近等位基因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谢甫绨,郭小红,包雪艳,张惠君,敖雪,王海英 2010年06期 [948-952][摘要](752)[pdf 4823KB](391)
33 影响大豆灰斑病主要气象因子的通径分析
丁俊杰 2010年04期 [727-729][摘要](786)[pdf 2157KB](505)
34 不同施氮水平下大豆反射光谱预测叶片氮含量模型
宋英博 2010年04期 [641-644][摘要](372)[pdf 3125KB](408)
35 三种方法加工的豆乳的风味特点
吕艳春,郭顺堂 2010年03期 [494-497][摘要](798)[pdf 1020KB](561)
36 田间开放条件下大豆不育系制种技术研究
王曙明1,2,王跃强2,李建平2,李茂海2,孙寰2,赵丽梅2,张宝石1 2010年03期 [385-389][摘要](565)[pdf 580KB](508)
37 夏大豆籽粒成熟期根叶衰老特性的研究
刘 莹1,张孟臣2,杨春燕2 2010年02期 [244-246][摘要](718)[pdf 2521KB](494)
38 耐密植大豆品种沈农12叶片性状研究
张惠君1,林海波1,马野夫2,敖 雪1,王海英1,谢甫绨1 2010年02期 [233-237][摘要](1009)[pdf 3692KB](647)
39 吹风对大豆幼苗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孙伟博1,2,徐克章2,张治安2,李大勇2 2010年01期 [50-55][摘要](740)[pdf 1928KB](584)
40 大豆苗期叶片形态对烯效唑干拌种的响应
罗庆明,杨文钰,曹晓宁,向达兵,万燕,陈柯 2009年06期 [1004-1007][摘要](677)[pdf 1077KB](570)
41 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夏大豆冠层发育及耗水量的影响
董志强,贾秀领,张丽华,马瑞昆,姚艳荣,赵双进,张孟臣 2009年05期 [811-815][摘要](732)[pdf 908KB](560)
42 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谱的特征分析
申晓慧1,张敬涛1,姜成2,宋英博1 2009年04期 [747-750][摘要](720)[pdf 814KB](545)
43 大豆幼苗根和叶片原生质的分离与纯化
张晓可1,於丙军1,2 2009年04期 [697-701][摘要](774)[pdf 802KB](603)
44 低钾胁迫下两种不同耐低钾大豆叶片显微结构的差异
曲婷婷,曹敏建,李兴涛,王伟 2009年03期 [434-438][摘要](684)[pdf 1888KB](545)
45 适用于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最佳条件研究
王雪,段玉玺,陈立杰 2009年02期 [325-328][摘要](682)[pdf 644KB](521)
46 气象因子对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发生的影响
姜翠兰1,胡国华2,丁俊杰1,3,陈庆山1,刘春艳2,文景芝1 2009年02期 [276-280][摘要](748)[pdf 669KB](598)
47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监测及主栽品种抗性分析
丁俊杰1,2,文景芝1,胡国华3,姜翠兰1,陈庆山1,刘春艳3,顾鑫2,杨晓贺2 2009年01期 [178-180][摘要](689)[pdf 380KB](601)
48 矮化大豆突变体茎、叶的解剖学研究
张达,郝再彬,王豫颖,苍晶 2008年04期 [599-603][摘要](389)[pdf 1390KB](434)
49 不同叶形大豆品种产量性状边际效应指数分析
滕卫丽,韩英鹏,李文滨 2008年03期 [420-422,427][摘要](803)[pdf 448KB](649)
50 氯氟草醚乙酯防除大豆杂草
滕春红 2008年02期 [301-305][摘要](601)[pdf 794KB](502)
51 水杨酸和壳聚糖诱导大豆对灰斑病的抗性
刘亚光1,赵滨2,马超1 2008年02期 [298-300][摘要](837)[pdf 1258KB](531)
52 大豆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研究
黄春燕,刘胜利2,王登伟1,战勇2,张恒斌2,袁杰1,马勤建1,陈燕1,赵鹏举1 2008年02期 [228-232][摘要](787)[pdf 993KB](558)
53 麦业丰化控对大豆鼓粒期非叶光合器官与粒重关系的影响
章建新,薛丽华,李金霞 2008年01期 [74-78][摘要](594)[pdf 499KB](508)
54 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比叶重的变化
王晓慧1,徐克章1,李大勇1,张治安1,武志海1,陈展宇1,张秀荣2 2007年06期 [879-884][摘要](798)[pdf 2146KB](648)
55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初报
丁俊杰1,2,文景芝1,胡国华3,陈庆山1,刘春艳3,顾鑫2,郑天琪2 2007年05期 [787-790][摘要](697)[pdf 394KB](564)
56 大豆叶部病害研究的简易离体叶片培养技术
莫贱友1,郭堂勋1,3,Navi S S2,李讯2,杨小冰2 2007年05期 [740-743][摘要](565)[pdf 837KB](1313)
57 大豆鼓粒期非叶光合器官与粒重的关系*
薛丽华  章建新 2006年04期 [425-428][摘要](408)[pdf 134KB](297)
58 大豆灰斑病1 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SSR 标记分析
张文慧 陈庆山 杨庆凯 李文滨 王文辉 刘春燕陈立君 刘海燕 单继勋 2004年03期 [169-173][摘要](548)[pdf 197KB](362)
59 植物生长调节剂SHK -6 对大豆叶片氮素代谢的调控效应
张明才 李召虎 田晓莉 段留生 王保民 翟志席 何钟佩 2004年01期 [15-20][摘要](633)[pdf 186KB](447)
60 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刘亚光1李海英2杨庆凯1 2002年03期 [195-198][摘要](611)[pdf 146KB](467)
61 大豆茎生长习性分类方法的研究-茎顶花序-1/3 节位相对值法
王晋华 张孟臣 盖钧镒 2002年01期 [47-51][摘要](342)[pdf 162KB](246)
62 来源于野生大豆的多小叶性状遗传分析
王克晶 李福山 周涛 许占有 2001年01期 [22-25][摘要](465)[pdf 139KB](394)
63 大豆不同株龄及不同的叶龄、荚龄对灰斑病的反应
王德亮1杨丹霞1姜玉久1阎晓东2井旭源1 2000年02期 [126-130][摘要](951)[pdf 158KB](470)
64 扁茎大豆光合生理特性及种质改良研究Ⅱ .中国扁茎大豆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
张桂茹 杜维广 满为群 栾晓燕 陈怡 2000年02期 [115-118][摘要](473)[pdf 135KB](283)
65 耐阴与不耐阴大豆茎叶性状的变异及差异比较研究
梁镇林 2000年01期 [35-41][摘要](812)[pdf 206KB](479)
66 大豆抗食叶性害虫遗传的初步研究
孙祖东 盖钧镒  崔章林 1999年04期 [300-305][摘要](550)[pdf 177KB](335)
67 灰斑病对大豆类囊体膜蛋白表达的影响
刘丽君1高明杰1吴俊江1周海梅2王明夫2 1999年01期 [53-56][摘要](564)[pdf 134KB](305)
68 大豆叶调位运动的研究Ⅱ .大豆种质(品种)间叶向变化
胡立成 丁希明 姚远 董丽华 王以芝林蔚刚 李铭丰 1998年04 [340-346][摘要](335)[pdf 225KB](298)
69 大豆灰斑病流行趋势预测及产量损失研究
黄春艳 马淑梅 朱传楹 张增敏 郭梅 李宝英 唐立新 1998年01 [48-52][摘要](395)[pdf 166KB](338)
70 大豆种质资源对食叶性害虫抗性的鉴定
崔章林 盖钧镒 吉东风 任珍静 1997年02 [93-102][摘要](660)[pdf 271KB](368)
71 南京地区大豆食叶性害虫种类调查与分析
崔章林 盖钧镒 吉东风 任珍静 1997年01 [12-20][摘要](610)[pdf 260KB](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