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科学》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Intercrop 的文章

1 不同根腐病防控方法对四川省间作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
于晓波,梁建秋,何泽民,曾召琼,冯军,吴海英,张明荣 2021年05期 [669-675][摘要](200)[pdf 1211KB](82)
2 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封亮,王淑彬,杨文亭,俞霞,李淑娟,袁嘉欣,黄国勤 2020年06期 [882-890][摘要](412)[pdf 2910KB](106)
3 缓释N肥对一年三熟“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影响
汤复跃,韦清源,陈文杰,郭小红,梁江,陈渊 2020年05期 [734-741][摘要](261)[pdf 1183KB](172)
4 鲁西北地区夏玉米/大豆间作适宜模式分析
田艺心,高凤菊,曹鹏鹏 2020年04期 [571-576][摘要](347)[pdf 1247KB](109)
5 鲁西北地区间作大豆/玉米品种组合综合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曹鹏鹏,田艺心,高凤菊 2020年03期 [414-421][摘要](334)[pdf 970KB](133)
6 不同行比配置和玉米株型对玉米大豆间种产量及效益影响
汤复跃,陈文杰,韦清源,郭小红,梁江,陈渊
2019年05期 [726-732][摘要](621)[pdf 1395KB](190)
7 TIBA对不同耐荫性大豆套作苗期生长和倒伏率的影响
龚万灼,杜成章,龙珏臣,王萍,陈红,王强,张继君
2019年04期 [570-575][摘要](538)[pdf 2238KB](150)
8
玉米行距对大豆/玉米间作作物生长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赵建华,孙建好,陈亮之,李伟绮 2019年02期 [229-235][摘要](671)[pdf 2121KB](447)
9 木薯//大豆间距对间作作物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高 蕊 1,龚颖婷 1,李沛然 1,李艳平 1,年 海 1,2,程艳波 1,2,连腾祥 1,2,牟英辉 1,2 2018年01期 [81-86][摘要](959)[pdf 1374KB](333)
10 云南省适宜与玉米间作大豆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赵银月 1,黄国贤 2,詹和明 1,代希茜 1,单丹丹 1,王铁军 1 2018年01期 [75-80][摘要](699)[pdf 1278KB](312)
11 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孙明明1,2,王萍1,吕世翔1,李智媛1,王冠1,王晓丽3,宋昊3 2017年05期 [818-823][摘要](866)[pdf 720KB](345)
12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除草剂的筛选
杜青,王青梅,陈平,戴炜,杨文钰,雍太文 2017年01期 [98-103][摘要](591)[pdf 781KB](400)
13 接种AMF 对间作大豆生长及有机磷利用的影响
付先恒1,岳献荣1,夏运生1,谷林静1,2,张乃明1,董萍1,刘大会3 2016年03期 [442-447][摘要](757)[pdf 333KB](759)
14 不同结瘤品种与根系分隔对大豆光合特性、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杜青,陈平,付智丹,庞婷,杨欢,杨燕竹,雍太文 2016年03期 [428-435][摘要](612)[pdf 323KB](646)
15 西北灌区西瓜套作大豆高产高效模式群体配置技术研究
陈光荣1,杨国2,张国宏1,王立明2,杨如萍2,杨桂芳3 2016年02期 [245-250][摘要](972)[pdf 954KB](525)
16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大豆花荚脱落及产量的影响
蒋利,雍太文,张群,肖静,杨欢,杨文钰 2015年05期 [843-849][摘要](987)[pdf 988KB](627)
17 播期对套作专用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吴海英1,于晓波1,2,梁建秋1,杨鹏1,冯军1,张明荣1,刘国林1 2015年05期 [801-807][摘要](915)[pdf 1452KB](597)
18 行距配置对套作大豆冠层光环境及其形态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高仁才,杨峰,廖敦平,苏本营,崔亮,邓传蓉,杨文钰 2015年04期 [611-615][摘要](864)[pdf 805KB](612)
19 间作对鲜食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方萍,刘卫国,邹俊林,汪扬媚,任梦露,张超凡,邓榆川,杨文钰 2015年04期 [601-605][摘要](917)[pdf 1796KB](620)
20 套作大豆高产优质育种的灰色关联分析
吴雨珊,龚万灼,谭千军,武晓玲,刘卫国,杨峰,杨文钰 2015年04期 [565-570][摘要](868)[pdf 554KB](591)
21 AMF接种与作物根系分隔方式对紫色土上间作大豆生长及磷素吸收的影响
贾广军1, 柳勇2, 谷林静1, 张乃明1, 侯增龙1, 段红平1, 夏运生1 2015年03期 [436-441,448][摘要](686)[pdf 787KB](595)
22 不同株型玉米套作大豆生长环境动态及群体产量研究
杨峰,崔亮,黄山,刘卫国,雍太文,杨文钰 2015年03期 [402-407][摘要](744)[pdf 2119KB](616)
23 套作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吴雨珊,龚万灼,谭千军,蔡凤,王艳玲,刘卫国,武晓玲,杨文钰 2015年03期 [394-401][摘要](665)[pdf 694KB](652)
24 双季糯高粱间作大豆群体优化技术研究
尹学伟,张晓春,王红梅,王培华,李泽碧,钟巍然 2015年02期 [233-237][摘要](830)[pdf 494KB](442)
25 黄淮海带状间作大豆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卜伟召1,刘鑫1,武晓玲1,庞承良2,吴德豪2,杨文钰1 2015年02期 [191-198][摘要](881)[pdf 1085KB](586)
26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套作大豆花后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闫艳红1,万燕2,3, 杨文钰2,3,王小春2,3, 雍太文2,3,刘卫国2,3,张新全1 2015年01期 [75-81][摘要](743)[pdf 877KB](905)
27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大豆根瘤固氮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刘文钰,雍太文,刘小明,陈鹏,董茜,徐婷,杨文钰 2014年05期 [705-712][摘要](781)[pdf 1198KB](819)
28 玉米与大豆“1∶2”间作种植的株行距优化配置研究
朱星陶,陈佳琴,谭春燕,杨春杰 2014年01期 [35-40][摘要](1174)[pdf 551KB](1021)
29 施氮方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根瘤固氮、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雍太文1,董 茜1,刘文钰1,刘小明1,徐 婷1,宋 春1,2,杨 峰1,王小春1,杨文钰1 2013年06期 [791-796][摘要](834)[pdf 986KB](993)
30 西北沿黄灌区不同作物间套作大豆产出效果分析
?陈光荣,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 2013年05期 [614-619][摘要](766)[pdf 579KB](969)
31 玉米套作大豆模式复合群体高产高效优化配置技术研究
张明荣,何泽民,吴海英,梁建秋,冯 军 2012年04期 [575-578][摘要](787)[pdf 728KB](572)
32 大豆、木薯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汤复跃1,陈 渊1,梁 江1,曾维英1,韦清渊1,陈文杰1,钟开珍1,年 海2 2012年03期 [395-398][摘要](818)[pdf 617KB](621)
33 大豆/玉米间作模式及施肥水平对大豆霜霉病及大豆与玉米生长的影响
高翔1,吴满1,潘汝谦1,2,廖红1 2011年06期 [964-967][摘要](1068)[pdf 651KB](772)
34 玉米大豆间混种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唐永金,刘俊利,郑占,王吉庄 2011年06期 [954-958][摘要](1053)[pdf 745KB](639)
35 西北半干旱区大豆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吕军峰,张国宏,郭天文,张国平,侯慧芝 2011年02期 [234-237][摘要](1120)[pdf 2967KB](804)
36 花生间作大豆条件下氮磷钾肥配施效应的研究
韩猛1,韩新生2,王靖2,姜德锋1 2010年04期 [666-668][摘要](799)[pdf 2164KB](626)
37 玉米组合及其株叶性状对间穴大豆的影响
唐永金,林绍森 2007年03期 [363-368][摘要](730)[pdf 557KB](589)
38 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光合速率的效应分析
林绍森,唐永金 2007年02期 [149-153][摘要](673)[pdf 1032KB](624)
39 耐阴与不耐阴大豆茎叶性状的变异及差异比较研究
梁镇林 2000年01期 [35-41][摘要](812)[pdf 206KB](479)
40 间作大豆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及选择
梁镇林 梁颖 1997年01 [54-59][摘要](584)[pdf 187KB](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