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科学 /oa 大豆B类花器官特征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1 大豆花器官较小且闭花授粉,导致人工杂交效率低,品种遗传基础狭窄。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APETALA3(AP3)和PISTILLATA(PI)作为花发育ABCDE模型中的B类基因,共同控制花瓣与雄蕊的形成,在花器官形态建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大豆中B类基因的进化模式,并探究其在不同大豆品种中的遗传变异,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大豆B类基因进行了基因结构、系统进化、保守基序、共线性、单倍型分析及物理性质预测等研究。结果显示:大豆基因组中11个B类基因,分别属于3个亚组,其中GmAP304(Glyma.04G027200)、GmAP306(Glyma.06G027200)、GmAP303(Glyma.03G111500)、GmAP316(Glyma.16G105600)和GmAP312(Glyma.12G118100)属于paleoAP3亚组,GmTM601(Glyma.01G169600)和GmTM611(Glyma.11G073700)属于TM6亚组,GmPI13(Glyma.13G034100)、GmPI14(Glyma.14G155100)、GmPI04(Glyma.04G245500)和GmPI06(Glyma.06G117600)属于PI亚组,且各亚组B类基因结构相对保守;大豆B类基因编码的蛋白中共有10个motif,其中motif 1、motif 4和motif 5与MADS结构域重叠。表达量数据分析显示,GmAP304、GmAP306、GmPI04、GmPI06、GmPI13、GmPI14、GmTM601和GmTM611在大豆花中有较高表达。结合单倍型分析发现,GmAP304、GmAP312、GmPI06、GmPI13和GmPI14在栽培大豆中只包含1种单倍型,比其它大豆B类基因更加保守,可能在控制花器官形成中行使更为重要的功能。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大豆花器官发育模型,进一步阐明B类基因的功能,为大豆花器官的改造提供分子靶点,对提高大豆育种效率、拓宽品种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129 138 17152069 王曦昕1,2,蒋炳军2,袁珊2,武婷婷2,孙石2,张亮生3,韩天富1,2 大豆C<sub>2</sub>H<sub>2</sub>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2 为进一步寻找与大豆产量相关的潜在候选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与转录组学技术,通过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C2H2型锌指蛋白(C2H2 zinc finger protein)序列BLAST映射,将从大豆(Glycine max)的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出的44个C2H2锌指蛋白家族成员分成11个亚家族,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保守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测序数据和转录组数据等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2H2锌指蛋白家族成员分布于17条大豆染色体中,且每个亚家族的基因结构域较为相近,呈高度保守性。成员启动子部分含有抗逆境胁迫以及激素相关的调控元件。RNA-seq结果显示,有8个基因在不同植物组织内表达差异显著。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3个基因的分析结果为SUPERMAN的转录调节因子,GmC1-1iZFP42为Ln位点的相应基因,参与大豆叶形和籽粒的调控,GmC1-1iZFP12、GmC1-1iZFP30为SUPERMAN基因的转录调节因子,GmC1-1iZFP21可能参与大豆籽粒形成和发育的过程,为调控相关过程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寻找和挖掘大豆高产基因提供方向,也为C2H2型锌指蛋白和生物信息学在植物中的利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139 150 18267955 郭智滨1, 张亚坤1, 贺紫航1, 周强华1, 蔡占东1,2, 马启彬1,2, 年海1,2 大豆品种籽粒的油脂组成综合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3 为对大豆种质资源的油脂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综合品质表现优异的大豆品种,本研究以173份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结合气相色谱法对大豆的脂肪酸及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173份大豆种质进行划分,并建立大豆油脂品质综合评价的模型。结果表明:参试大豆种质的品质性状间差异较大;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饱和脂肪酸即棕榈酸和硬脂酸分别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与亚麻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大豆粗脂肪含量与油酸、亚油酸相关性最大,其中与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2个主成分,建立了大豆油脂品质综合评价的模型,并评价出最优的大豆品种依次为多马卡托里萨、中兴1号、冀豆3号、高丰1号和商豆1201。最后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173份大豆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Ⅲ类群表现较突出,具体表现为棕榈酸含量最高,油酸含量最低,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同时油脂品质的综合表现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获得优良油脂品质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151 158 3627542 张艺龄,师立松,刘方,颜硕,张孟茜,牛宁,赵璇,李占军 黄淮海11个夏大豆品种(系)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4 为比较不同大豆品种(系)产量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优良大豆品种(系),对2020—2021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南组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和GGE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除年份效应外,各因素及互作效应对大豆产量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地点(55.31%)的贡献率最大,品种(5.97%)和年份(0.02%)贡献率较小。12个试点中平均产量最高的是山东济宁,比产量最低的安徽阜阳高33.63%,差异显著(P<0.05);11个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最高的是邯豆13,比对照中黄13(CKA)和中黄13(CKB)分别增产10.93%和9.91%,差异显著。GGE双标图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灌云和徐州,山东临沂和济宁相似度较高,试点有重复设置的可能。河南周口对参试品种的鉴别力和代表性最强,是理想试点。12个试点被分为两组,徐9416-8在第一组试点产量最高,柳豆108在第二组试点产量最高。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邯豆13、圣育6号和南农60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本研究筛选得到稳定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大豆品种(系),并为优异种质资源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159 166 3474472 陈亚光,杨雨阳,昝凯,王凤菊 南方土壤中导致大豆皱叶的因子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5 为找出南方大豆皱叶症发生的诱因,本研究从南方土壤中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利用混池法和ICP-OES技术研究正常叶混池和皱叶混池的差异元素,利用构建的皱叶残留异质系中皱叶家系材料GY_C和正常叶家系材料GY_N,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皱叶土壤的不同土层、营养液、灰烬、叶浆,进行土壤浸泡液、土壤消毒、氮肥等处理后大豆皱叶材料皱叶症的变化。结果表明:皱叶环境土壤的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均可导致GY_C叶片皱缩,中层土中的GY_C叶片皱缩程度略高于表层和底层土。氮磷钾配比失衡的营养液处理GY_C叶片未发生皱缩。ICP-OES分析皱叶混池E1和正常叶混池E0的31种元素后,未发现E1/E0比值为1.7倍以上的元素,且E1中锰元素含量低于E0。皱叶灰烬及土壤浸泡液处理基质后GY_C叶片未发生皱缩。移栽试验表明,南方土壤和基质比例超过3∶1时GY_C长出的新叶依然皱缩,而复种的盆栽中南方土壤和基质比例低于1∶8时GY_C叶片也会发生皱缩,且随着复种次数增加,皱叶程度有所增加。解剖观察皱叶材料的根、茎、叶柄未发现明显的虫害痕迹。-80,60,80,100和120 ℃处理的南方土壤中GY_C叶片不发生皱缩。综上所述,南方土壤中的微生物因素可能是导致大豆皱叶的关键因子。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167 175 6204520 陈文杰,陈渊,韦清源,汤复跃,郭小红,梁江 2015—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病调查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6 大豆胞囊线虫病严重制约着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为了解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分布及发生情况,2015—2022年对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进行大范围取样调查。结果显示,大豆胞囊线虫在全省普遍发生。2015—2018年,除2015年在大庆、安达、泰康县和林甸县采集的土样中未检测到胞囊外,其余样品均检出胞囊;每100 g干土中胞囊数随年份的增加而增多,胞囊平均数呈正增长,但孙吴县、依安县及大庆市采样点2017年样品中的胞囊数量和平均增长率相对于2016年略有下降;2015—2016年和2016—2017年胞囊检出率差值结果显示,10个市县的胞囊检出率差值减小,表明土壤中胞囊数量趋于饱和。2019—2022年所有取样地区均检测到SCN,12个市县连续4年的胞囊检出率达到100%;每100 g干土平均胞囊介于3.2~38.7个,相比于2015—2018年略低,富锦市、泰来县和绥滨县4年间测定的胞囊数均小于10个,哈尔滨市和双城市监测的4年中,各年样品平均胞囊数均超过20个。利用Riggs模式鉴定生理小种,结果显示,2015—2018年测定的18个市县优势生理小种以3号为主,此外,在依安县和大庆市同时检测出6号生理小种,在安达市检测出14号生理小种。本研究明确了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病现状,为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综合防治和抗线大豆品种选育提供指导。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176 184 4035259 尤佳1,李进荣2,甄善继2,董丽伟2,王建丽1,胡岩峰3,申忠宝1,王家军2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鼓粒期大豆籽粒发育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7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鼓粒期大豆籽粒发育的影响,本试验以干旱敏感型大豆品种绥农26和耐旱品种抗线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土壤称重控水法设置干旱胁迫,于R5期进行褪黑素叶面喷施处理,褪黑素浓度为100 μmol·L-1,处理后5,10,15 d进行取样,针对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籽粒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喷施外源褪黑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大豆糖类物质含量,碳代谢关键酶活性,有利于碳代谢水平的提高;同时,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增加了干旱胁迫下大豆的氮代谢关键酶(NR、GS、GOGAT和GDH)的活性,促进植株氮素积累量提高,有利于氮素同化和转运。综上所述,外源褪黑素处理通过调节干旱胁迫下大豆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糖类物质含量、氮素积累量促进鼓粒期大豆籽粒发育,最终提升干旱胁迫下大豆的产量。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185 193 3947674 贝世俊1,褚霈宇1,梁昌志1,吴天一1, 贾景瑞1, 裴福月1, 张玉先1,2,曹亮1,2 不同施肥处理对黑河43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8 为促进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业提质增效,本研究以目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黑河43为研究对象,设置8组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区,尿素2 kg·666.67 m-2、磷酸二铵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1区,磷酸二铵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2区,磷酸二铵10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3区,磷酸二铵12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无钾区,尿素2 kg·666.67 m-2、磷酸二铵8 kg·666.67 m-2;无磷区,尿素5.13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无氮区,磷酸钙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空白区。研究轮作条件下氮、磷、钾对黑河43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对黑河43农艺性状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氮肥施用与株高、底荚高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差异均不显著;肥料处理对黑河43籽粒大小及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空白CK与缺氮PK处理区百粒重、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缺氮PK处理区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合理范围内增施氮肥、磷肥可显著提高黑河43的产量,补充钾肥可显著提高黑河43抗病性进而提高产量,其中N3P3K处理区2年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缺素处理区2年产量结果一致,效应依次:NK>NP>PK;通过相关性聚类热图分析,将黑河43综合农艺性状分成2大类,第Ⅰ类为蛋白与产量构成因子:包含产量、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节数、感病率、蛋白、底荚高、百粒重、株高,相邻性状两两相关性最高,第Ⅱ类为脂肪与密度,脂肪含量与密度显著正相关。将不同肥料处理分成2大类,第I类是缺N区,包含空白CK处理区和PK缺氮区,第Ⅱ类是含氮肥区,进一步说明氮肥是黑河43生物量形成的基础,平衡施肥对黑河43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194 201 2118185 韩德志,闫晓飞,魏然,刁鹤楠,姜宇,贾鸿昌,鹿文成 基质对大豆芽苗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与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9 为筛选适宜种植大豆芽苗菜的最佳基质,本研究以大豆品种中品661为材料,以草炭、蛭石、珍珠岩3种基质的单基质以及复配基质作为栽培基质,从而评价不同基质对大豆芽苗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基质(D2)栽培大豆芽苗菜,地上部鲜重显著高于园土(Y)栽培29.44%;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园土(Y)栽培10.16%;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园土(Y)栽培262.50%。而草炭∶蛭石∶珍珠岩=1∶1∶1(F2)基质栽培的大豆芽苗菜地上部含水量显著高于园土(Y)栽培5.47%,有利于提高芽苗菜的口感及柔嫩度。综上,草炭栽培基质(D2)是大豆芽苗菜最理想的栽培基质。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202 208 1664110 张永芳1,王明明2,张睿1,张红利1,曲怡帆1,马育敏1,丁佳1 响应面法优化柠檬豆腐生产工艺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0 为促进新型天然凝固剂的应用,本研究在豆腐加工中利用柠檬汁作为新型天然酸类凝固剂,采用响应面法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以质构特性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对料水比、柠檬汁添加量、点浆温度及养花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得到最佳加工条件。结果表明:在料水比1∶10、柠檬汁添加量50%、点浆温度74 ℃、养花时间22 min的条件下,制得的豆腐色泽光亮,有浓郁的豆香味,口感细腻,断面光滑,内部空隙均匀一致。研究结果为新型天然有机酸类凝固剂在豆腐加工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209 216 2984955 谢秀玲,金宏杏,杞文静,邱柱红,苏海香,朱建凯 米曲霉菌发酵豆渣制备饼干的工艺研究与品质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1 为充分利用豆渣并适应人们营养健康需求,本试验将以米曲霉菌发酵后的豆渣制成富含膳食纤维的豆渣饼干。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豆渣、起酥油、白砂糖、脱脂牛奶对豆渣饼干食品感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豆渣饼干的配方。结果表明:发酵式豆渣饼干的最佳配方(以烘焙百分比表示)为豆渣添加量31%,起酥油添加量41%,脱脂牛奶添加量36%,白砂糖添加量21%。按照此配方生产出的豆渣饼干色泽金黄,酥脆适中,甜度适宜,硬度为33.75 N,内聚性为0.25 Ratio,弹性为0.45 mm,咀嚼性为3.74 Jm,与市场畅销饼干的客观数据接近。各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发酵豆渣饼干水分含量为3.60%,灰分含量为1.30%,水分活度为0.73,粗脂肪含量为26.00 g·(100 g)-1,粗蛋白含量为10.63 g·(100 g)-1,膳食纤维含量为6.24 g·(100 g)-1。结果为制备出具良好的市场前景的富含膳食纤维的豆渣饼干奠定基础。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217 225 6477029 薛伟1,2,顾佳丽3,王苏月3,曹仲文3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大豆根部病害研究动态及可视化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2 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00—2022年大豆根部病害相关领域的文献,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Vosviewer软件研究大豆根部病害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0—2022年期间共发表相关文章1 245篇,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发文量居于前两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来源于美国,其次是中国;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Plant Disease,其次是Molecular Plant Microbe Interactions和BMC Plant Biology Crop;国际上发文量最高的研究者是Dorrance Anne E.,其次是Mitchum Melissa Goellner,国内的研究者发文量最高的是王源超教授,其次是邢邯教授。关键词分析表明,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物鉴定及其感染大豆植株的机制和大豆抗病相关基因挖掘等方面。近年来关于病害防治相关的研究不断增多,对生物防治、田间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226 236 13571588 陈兴科,王洋 消减大豆连作障碍的养分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3 为明确不同养分调控技术对大豆连作障碍消减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与危害。从提高肥料养分供应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优化土壤微生物环境3个方面分别综述了针对大豆连作障碍中不同危害的解决方案。通过改变施肥方式、时间、数量等方式解决大豆长期连作导致土壤中养分偏耗和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问题;通过使用不同改良剂针对性地解决土壤酸化、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的问题;在大豆连作土壤中接入有益微生物,从而降低有害微生物及病原菌的活性,最终达到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的效果。最后总结得出,消减大豆连作障碍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养分调控技术的研究方向,为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发展机理的研究、养分调控技术的优化改良提出建议和展望。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237 244 924061 孙义卓1,蔡姗姗1,王伟1,郭伟2,孙磊1,孙海燕2 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吉育51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4 为给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吉育47为母本,以铁97124-1-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出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吉育513。2019—2020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48.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6.1%。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301.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2.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10032。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抗病等优良特性,特别适合在吉林省南中部、辽宁省东部和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山西省北部、河北省承德地区以及甘肃省张掖地区进行春季播种。该品种是通过传统育种技术与肥力优化筛选相结合的育种模式选育而成的,这种选育模式将对我国大豆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如果优化有机和无机的配施比例,吉育513将更能发挥其高产潜力。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245 251 7600442 侯云龙1,李健琳2,李明姝1,赵晶洁2,崔正果1,陈健1,颜秀娟1,郑宇宏1 加工专用型双青大豆齐农绿1号的选育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5 随着特用型双青大豆商品原料需求量日益增多,现有双青豆品种的商品产出量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需要,尤其是双青豆新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与育成数量不及普通类型品种,现有生产应用的品种相对单一,老品种在生产上连年种植,种性退化,对病虫草害的抵抗能力减弱,造成产量和品质降低,有碍于双青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大豆研究团队开展了双青大豆育种工作,选育出双青大豆齐农绿1号,该品种属特用型绿种皮绿子叶大豆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10 ℃活动积温2 250 ℃区域种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3 d左右。株高89 cm左右,有分枝,白花、尖叶、亚有限结荚习性,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绿色有光泽,种脐褐色,百粒重20.6 g左右。2020—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30.4 kg·hm-2,较对照品种广石绿大豆1号增产9.8%;中抗灰斑病;平均蛋白质含量39.39%,脂肪含量20.04%。该品种的育成,既为特用型双青大豆生产提供新品种支撑,满足市场对新品种的需求,提升品种对产业的贡献度,又为双青大豆育种特供优异的亲本资源,拓宽了遗传基础,加快了双青大豆新品种的培育速度。 2024年04月01 00:00 2024年02期 252 256 8668489 袁明